针对新中国十大元帅的排名中,无疑是有着综合的考量,这十大元帅无不是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,称得上是开国功勋,而作为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,可以称得上是文武双全,和刘伯承元帅一样,都是既有丰富的实战经验,也有系统的军事理论。
可这样一位帅才,为什么在十大元帅的排位中,仅排在第八位呢?其实原因主要有五个。
1955年新中国的首次授衔,对元帅军衔的评定要求是“对创建和领导人民武装力量和领导战役军团作战、立有卓越功勋的高级将领”,授予元帅军衔。
因此我们看到,十大元帅,都是符合这个要求的。而对他们之间的排名,就要看更细节的内容。徐向前元帅的排名靠后,其实也是时代与个人命运的交织。
徐向前出生于山西,是众多高级将领中少有的北方人,为什么新中国的开国将领多是南方人呢?原因其实很简单,那就是南方省份因为更早接触到西方文明,思想上受到影响,在辛亥革命期间,就是广东、湖南等南方人投身革命,种下了革命的种子。
而不论是国共合作发起的北伐战争还是红军的创建,也主要是在南方区域开展革命斗争,因此南方贫苦家庭的孩子,投身革命的人就多。
而徐向前也是自北向南,来到了广东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,后来参加北伐战争,在1927年3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
原因一:没能参加南昌起义
1927年南昌起义时,徐向前在第二方面军总部担任上尉参谋,当时第二方面军中不少部队参加了起义,但总部仍处在张发奎的掌握之下。当南昌起义爆发后,张发奎也对总部内的共产党员下达了“逐客令”。
徐向前由此离开第二方面军,来到武汉找到党组织。除了徐向前外,罗荣桓、彭德怀也没有参加南昌起义,但他们都曾跟随毛主席、朱老总参与过井冈山的斗争。
原因二:红四方面军出身
十大元帅可以说都是独当一面的军队领袖,但除了贺龙与徐向前,其他的八名元帅都来自红一方面军,长期与毛主席并肩作战。贺龙是红二方面军的核心缔造者,红二方面军的创建和发展,贺龙厥功至伟。
中央红军后来发展成红一方面军,湘鄂根据地发展为红二方面军,鄂豫皖根据地发展成红丝方面军。问题就出在这个红四方面军身上。
1929年,徐向前奉中央的命令,前往鄂豫皖苏区,在这里参与了苏区和后来红四方面军的创建发展工作,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。徐向前指挥红四方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鄂豫皖苏区的多次“围剿”。
但由于张国焘战略指导的严重错误,鄂豫皖苏区没能打破敌人的第四次“围剿”,红四方面军主力被迫撤出鄂豫皖苏区,来到了川陕等地。
当时张国焘长期把持着红四方面军的最高决策权,而徐向前并没能成为红四方面军的真正“一把手”。
由于张国焘的分裂行径以及对红四方面军长期的领导,导致了党和红军在当时遭遇的严重政治危机,给红四方面军带来了负面的影响,不受人待见。
原因三:草地分兵时的抉择。
如果说前两个原因,还可以说是徐向前时运不济,但到了1935年9月草地分兵时,徐向前面临人生的重要抉择时,却做出了错误的决定。
张国焘试图分裂党和红军,最终造成了草地分兵的局面。张国焘强烈反对中央红军北上的决策,红军分为左路军和右路军。无论毛主席和党中央怎样劝说,张国焘仍然不愿北上行动,还密电给右路军,要求他们武力挟持中央改变北上决策,扭转为张国焘所主张的南下路线。
右路军在接到密电后,叶剑英第一时间告知了毛主席,正是这一行动,赢得了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高度信任。而徐向前则顾及到红四方面军的情感,出现了犹豫挣扎,并没有坚决表态支持毛主席和党中央。
这或许是徐向前一生最后悔的一件事。
原因四:西路军的惨败
长征结束后,徐向前奉命担任西路军总指挥,向西开拓根据地,与盘踞青海多年的马家军阀展开恶斗,西路军的兵力本就相对薄弱,还在陌生的河西走廊作战,地形狭窄,难以游击作战,最终在与马家军阀展开长达数月的搏斗后,还是遭遇了惨败。
西路军的惨败,作为总指挥的徐向前只能负起责任。
原因五:身体状况的限制
徐向前的身体状况在抗日战争时期急转直下,这严重限制了徐向前在抗日战争中的指挥作战。到解放战争时期,徐向前重新回到战场,指挥解放军在他熟悉的山西大地上,与同乡阎锡山展开战斗,打了一场场的漂亮仗,立下了赫赫功勋。
也正是这多重的原因,让本有卓越军事才能的徐向前,没能在革命战争时期做出更突出的表现,但徐向前的革命生涯,已经战功累累,为中国革命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。
富通优配-正规配资平台开户-南平期货配资-免费配资炒股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